扶貧故事
華盛綠能光伏農業產業園位于閩寧鎮原隆村,是閩寧鎮扶貧產業項目之一。“棚內種菜、棚頂發電”的模式,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徑。
目前,園區已為原隆村移民提供就業崗位超2000個,支付勞務工資700余萬元,在閩寧鎮發展了多種特色農業產業,有效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。
華盛綠能銀川園區總經理 趙永亮
“產業園區應以產業為支撐,我們園區建成后第一時間引入了公司自營食用菌、蚯蚓養殖產業,在此基礎上,吸引了蝎子養殖、花卉等客戶入駐,完成了園區向產業平臺的轉變。”
“這個扶貧承包的項目有食用菌和花卉,例如這個食用菌,我們前期會墊付資金購買菌棒,咱們的農民直接來承包經營就行了,到了后期有了銷售收入,我們再從銷售款中把前期墊付菌棒款再扣除,剩余的利潤就是園區承包戶的。”
“園區工資這塊,現在是日工資是80到85元大概這么個水平,另外給予咱們移民很大的一個創業的優惠條件,就是前兩年都采用這個免棚租、免水電的方式,來扶持我們的村民來入園進行創業。”
園區的優惠政策鼓勵當地農戶到園區進行創業,實現園區、貧困戶和農戶的多方共贏,部分移民也分享到企業經營的成果。
4年前,翟芳兄一家還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?,F如今,他們已經移民搬遷到閩寧鎮原隆村,告別了干旱的老家西海固。在園區學習種植技術后,她承包了一個香菇棚,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。
原隆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翟芳兄
“在老家就是靠天吃飯,種上幾畝地,打工去也沒去打工,我老公一個打工著呢,一年下來連一萬元也掙不上,還不夠維持生活 一年種幾畝地,還不夠吃。在這上來(收入)比老家翻了兩翻,打工(收入)翻了兩三翻,美著呢!我去年就包了一個香菇棚,下來就掙了兩萬多,包上一個棚也挺好的。”
在家門口就近就業,翟芳兄很快適應了新生活,日子過得也越來越有奔頭。
產業扶持成了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,依托多年在園區開發、建設與運營上的豐富經驗,華盛綠能的產業運營模式已有效推廣至全國88個城市的不同環境下的農業園區,并由此進一步加快了當地涵蓋鄉村原住民、新居民、創客人群、外來旅游人群的鄉村振興進程。
來源:公眾號 永寧印象